读职校毁一生偏见何时了

时间:2021-06-24 08:59:20  阅读:95232+ 来源:财经自媒体
  原标题:读职校“毁”一生?偏见何时了  来源:吴晓波频道  教育分流的本质是承认人的差别,让孩子去做自己真正喜欢做、
读职校毁一生偏见何时了

  原标题:读职校“毁”一生?偏见何时了

  来源:吴晓波频道

  教育分流的本质是承认人的差别,让孩子去做自己真正喜欢做、擅长做的事。

  文/ 巴九灵(微信公众号:吴晓波频道)

  最近,各地的中考在陆续进行。

  上周末,小巴一位朋友的孩子刚刚考完中考。这位朋友平常做事很淡定,但这次遇到孩子中考却慌了。她说,能考上高中的比例仅50%,而她孩子的成绩属于够一够能考上高中的那种,万一孩子没考上高中,该怎么办?

  这样的担忧,很多家长都有。

  今年3月,教育部发布的《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》提到了“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”,此后,“1∶1普职分流”“50%孩子上不了高中只能上职校”等消息就开始疯传,家长的焦虑前移,中考堪称“小高考”。

  普职分流背后,国家也有苦衷,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尴尬的现状:一边是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,另一边是大学生找工作困难。

  但学生和家长担心被分流到职校,也情有可原。在唯学历论的社会环境中,职业教育被污名化,大家认定“只有差生才去职业学校”。

  与其说“分流”,不如说“分层”。职业教育被认为是“更低层次的教育”。

  最近发生的独立学院“合并转设”风波就反映了这一点。

  所谓“合并转设”,指的是独立学院整合优质的高职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,成为本科层次的职业学校。经过“合并转设”,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,但层次上属于本科教育,与普通本科高校同属一个层次。

  在具体推进中,阻力很大,麻烦很多。近期,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、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等多所独立学院的学生,拉横幅、举海报,反对“合并转设”。

  更夸张的是,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部分学生因为对“合并转设”不满,不仅长时间聚集,还非法扣留了某位前来做解释工作的院长,限制其人身自由达30余小时。

  随后,包括浙江、江苏在内的多省教育厅发布公告,暂停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的“合并转设”工作。

  显然,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,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。

  那么,是否有可能通过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来扭转大众的偏见?国外是否有好的案例值得借鉴?小巴联系了两位大头来分析。

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,要扭转偏见,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“唯学历”“唯名校”的用人导向,比如允许中职毕业生报考公务员。

  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,关注中外文化交流的牛言老师重点介绍了英国的职业教育情况,不读大学也能进入谷歌、摩根士丹利等大公司工作,甚至中产家庭的孩子、私校学生都乐意下场抢学徒岗位。

  下面就具体来看看。

  出现独立学院师生不愿意转设为职业本科的问题,意味着我国要把职业教育真正建设为和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,任重而道远。

  职业教育在我国不受待见有多方面原因:

  1.不少地方政府用普高率评价初中办学,用本科率、一本率、清北率(进清华、北大的人数)评价高中办学,把职业教育作为低层次教育。如果连地方政府部门都不认可职业教育,怎么要求学生和家长认可?

  2.职业院校缺乏办学自主权,无法根据社会需求变化,灵活调整专业和课程。职业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办学,但很多职业院校参照普通学校教学,在崇尚学历的社会环境中,这些职业院校也不坚持职业教育定位,存在以学历为导向办学的倾向。

  3. 用人单位不断提高学历门槛,人为制造了学历高消费(如基础岗位聘用博士)、唯名校论。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进职业学校成为技能型人才,没有前途,被人歧视,成为被收割的“韭菜”。

  此外,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本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,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。但存在许多问题,一个现象是浮于表面,有的学校和企业签约合作后,并无进一步实质推进,如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学生的导师,学校的教师到企业去兼职,存在走过场的问题。

  另一个现象是有实质性合作的校企合作,有相当部分有利益捆绑,或者企业参与学校办学,有学校的股份。再就是被舆论诟病的“学生工”问题,学校与企业确实合作了,但是以合作为名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。

  从根本上看,发展职业教育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。《职业教育法(修订草案)》6月7日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。草案提出,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。

  立法确定职业教育同等地位,在我看来,有两个关键:其一,各级政府必须形成新的教育政绩观,不能再以精英教育思维配置教育资源,要围绕“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”重建新的教育资源配置体系,全面消除教育的等级化,不再把教育和学校分为三六九等。

  其二,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必须带头扭转“唯学历”“唯名校”用人导向,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应该降低学历门槛,允许职业教育毕业生报考,择优录取,技能型岗位要重视考查技能,以此推动我国社会从“学历社会”转向“能力社会”。

  比如中职毕业生可报考公务员,只要有过硬能力就能报考成功,将促进所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也为当前的学历高消费降温。

  英国义务教育覆盖4到16岁的孩子,16岁GCSE考试(类似中考)后就开始分流。近年,英国的职业教育成了香饽饽,他们的学徒制值得中国借鉴。

  英国的学徒制是由雇主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发的一种教育模式。学生以工作为主,每周80%时间在雇主那工作,由对应的师傅带着学习技能,剩下的时间在大学里上课,修够相关课程后可以获得职业等级证书。

  2015年,英国推出学徒制的升级版——学位学徒制。如果学生参加的是学位学徒制,达到要求后可以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。提供学位学徒课程的不乏剑桥、牛津布鲁克斯等知名大学。

  企业方面,不乏知名企业提供学徒岗位。看看2019—2020年英国有什么高大上的单位提供:

  陆军:8419人,占雇员的18.1%;

  税务海关总署:2081人,占雇员的9.3%;

  BT(英国电信集团公司):2877人,占雇员的5.9%;

  普华永道:946人,占雇员的7%。

  原先,英国申请学徒岗位的学生许多来自贫困家庭。如今,学徒制颇受中产阶级的欢迎,不少私立学校的学生也开始申请。英国学生办公室2019年的报告显示,约11%学位学徒来自私立学校。家长态度转变的原因在于,不再将学徒制当作低层次的教育。

  英国学徒制吃香有多方面原因:

  ▶1.许多大学生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。

  ▶2. 学徒制不交学费还赚钱,更可获学位。比如学位学徒,收入冲抵了3万—5万镑大学学费后,还能养活自己,一举多得。

  ▶3. 技术学好了,收入不发愁。

  ▶4.教育体系留下广阔空间,职业教育不丢人。

  在英国的教育体系里,职业教育不会低人一等,而是与高等教育并列。

  走职业路线的中学毕业生,可以上专科学校/职业学校,可以直接选择去当学徒,也可以直接参加工作(有培训的兼职工作或者志愿者工作)。

  选择普通高中、走学术路线的学生,毕业后直接参加普通教育高级考试,考入英国大学。

  而且,无论哪条路,并不意味着只能一条路走到底。可以先读大学再工作,也可以边工作边读学位。大学的录取也有A Level、高级学徒制等不同的路径,甚至连A Level考试也可以考多次。

  更关键的是,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直接和普通教育的文凭、证书相对应。比如,职高毕业生可以凭借职业资格证书,去申请英国的大学。近几年,综合性大学对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录取率一直在上升,专业也在不断拓宽。

  ▶5.政府频出大招,校企也配合。

  为了支持职业教育,英国政府大撒真金白银,从给企业发奖金到开征学徒税,可谓是火力全开。

 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提供学徒岗位,英国政府在2017年拿出了杀手锏:学徒税。每年工资支出超过300万英镑的企业,被多征0.5%的税,但可以申请退税,用于提供学徒岗位。

  对于全日制的高等教育,政府则有点黑脸相向,一直在吹风:要搞评估,砍掉就业困难、含金量不高的专业。吓得一些高校今年纷纷自裁专业。

  当然,英国仍有人对职业教育有偏见,但偏见正在慢慢减少。

  在英国,很多学生选择职业教育、学徒制,不是因为分数低,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、经济条件等做出的决定。

  教育分流的本质是承认人的差别,让孩子去做自己真正喜欢做、擅长做的事。我们需要承认,不是每个人都得做学霸,都能成为社会精英。我们的孩子有可能成为不了别人眼中的学霸或精英。教育分流本身没问题,但我们的分流可不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呢?

责任编辑:蒋晓桐

原标题:读职校毁一生偏见何时了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